關於疫苗的爭論持續不斷,尤其是疫苗安全性的問題。事實上,若翻查歷史,民眾對疫苗的質疑並非今天才發生,其中滅活疫苗(Inactivated Vaccine)更是經常其中一個討論焦點,而1955年加州製藥公司割刀實驗室(Cutter Laboratories)的滅活小兒麻痺症疫苗事故、1955年至1963年期間的「猿猴病毒40」(Simian virus 40)事故,以及1976年甲型(H1N1,Swine …
Read More
關於疫苗的爭論持續不斷,尤其是疫苗安全性的問題。事實上,若翻查歷史,民眾對疫苗的質疑並非今天才發生,其中滅活疫苗(Inactivated Vaccine)更是經常其中一個討論焦點,而1955年加州製藥公司割刀實驗室(Cutter Laboratories)的滅活小兒麻痺症疫苗事故、1955年至1963年期間的「猿猴病毒40」(Simian virus 40)事故,以及1976年甲型(H1N1,Swine …
Read More胰臟癌(pancreatic cancer)是一種非常棘手的癌症,許多個案被檢測到時,往往已經到了晚期,不少患者在診斷後無法存活超過一年,雖然目前首選治療方案仍然是化療,但由於副作用多,不少腫瘤亦對化療無反應,因此難以治療。不過,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(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…
Read More女性不育成因眾多,有的更是成因不明,惟部分常見的婦科疾病,例如子宮內膜異位、子宮肌瘤、輸卵管堵塞、以及宮腔黏連等,已經被證實有機會引致不育。因此,女士定期進行婦科檢查是非常重要的,一旦懷疑患有以上婦科疾病,醫生會為病人安排合適檢查及治療,如進行腹腔鏡、子宮內窺鏡(又名宮腔鏡)檢查及手術等,治療不育及紓緩各種婦科病不適。 子宮內膜異位症 常與經痛及不育問題掛勾的「子宮內膜異位症」,大約10%的婦女受此症困擾。此病的主因是由於子宮內膜組織生長於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,最常見受影響的部位於盆腔,包括卵巢及輸卵管。如影響卵巢,就會形成俗稱「朱古力瘤」的腫囊,使患者出現經痛、炎症、經血過多等病徵。而最令人擔心的是「朱古力瘤」一旦破裂,內載有的液體會流到體腔內,導致劇痛及急性腹膜炎。子宮內膜異位症亦可能會影響子宮或輸卵管的功能,引致不育。 一般情況下,若確診患有此症,除了服用止痛藥及抗發炎劑等減輕痛楚外,醫生亦可用腹腔鏡為患者進行子宮內膜異位症手術,將朱古力瘤及相關組織切除。朱古力瘤手術能切除病源,減少經痛,並改善生育能力。但除了手術風險,切除卵巢瘤的手術亦有機會影響卵巢儲備和復發的可能。所以醫生會根據病人年齡、病徵及朱古力瘤的大小等為手術的需要性作出評估。手術後一年內是最易受孕的時刻,病人應把握時機,為懷孕作出準備。 除手術外,輔助生育療程亦能提高懷孕的機會。若只是輕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症,超排卵和人工授精是有效的。但若是中度及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,就應考慮體外受精及胚胎移植(俗稱試管嬰兒)。…
Read More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而且乾燥,很多人都會有鼻塞甚至流鼻血的情況發生,你會否都以為是感冒或是因轉天氣而誘發的鼻敏感發作?耳鼻喉專科吳耀榮醫生表示,一般過濾性病毒或因過敏所引起的病徵約一星期便會減退,若任何病徵持續超過兩個星期,就需提高警覺並主動前往進行檢查,因為較長期持續的病徵可能跟鼻咽癌有關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的數據顯示,香港鼻咽癌發病率是全球平均的五至六倍¹ ², 是香港的十大癌症之一。鼻咽癌患者除了出現鼻塞、流鼻血外,或會出現耳鳴、頸部淋巴結腫脹等身體警號,這可能是鼻咽癌細胞已轉移到頸部淋巴組織所導致。由於早期鼻咽癌病徵有機會不明顯或與感冒徵狀相似,以致不少患者都未有為意而忽略了,導致延醫問題嚴重。 醫生勸喻切勿拖延 篩查助及早發現 …
Read More前列腺癌是本港男性第三大常見癌症,近10年來發病率顯著增加。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據顯示,2019年癌症新增個案中,前列腺癌有2,532名患者,按年上升14.9%;與10年前相比,整體新症數目大幅上升約70%。在 65-74 歲的年長人士中,前列腺癌更超越肺癌及大腸癌成男性最常見的癌症。 根據最新數據,超過25%的患者確診前列腺癌時已是第四期,相反早期發現率偏低,第一期只佔13%,反映市民或對前列腺癌認知不足,引致延遲確診。而在過去10年,在大多數癌症的死亡率呈現下降趨勢的情況下,前列腺癌的死亡率相反上升了1%。 前列腺癌為惡性腫瘤,症狀未必明顯,早期更或許沒有任何症狀。越早發現,成功治療和有效控制病情的機會就越大。男士50歲起,特別是有近親曾患前列腺癌的高風險或有症狀的男士,應與醫生商討是否適合和需要定期進行檢查,及早發現,及早治療。各位女士及子女們都要提醒身邊男性長輩及友人留意身體狀況,切忌諱疾忌醫,如出現症狀,或發現他們有任何異常,應及早求醫。…
Read More歲月帶給我們的除了是經歷和智慧,還可能在皮膚上烙印各種斑點和老人斑。 老人斑的正確學名為「脂漏性角化症」,是一種良性的皮膚腫瘤,常見於50歲以上人士,但也能出現在30來歲的成年人身上。 真正的成因在醫學界尚未有定論,但已知道與紫外光照射和某種基因(如FGFR3,PIK3CA)有關。除了手掌及腳底外,老人斑幾乎可以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,包括面部、頸部、上肢、背部、大腿內側等。 老人斑外形大小不一,隆起且質感粗糙,顏色可以是黃色、灰色、淺啡至深褐色,有些表面較為光滑,像塗上了一層油般;有些表面較粗糙,附有表皮鱗屑;有些表面呈現裂紋,或如疣狀突出。 重點在於防曬…
Read More